分卷阅读259(1 / 2)

将士家人都在城内,他们必然是誓死而战,人人请战。

所以建议绕过安市城去攻打空虚的乌骨城,如此一来,首都平壤门户大开。

唐军凭借缴获的粮食物资,必能一举攻破平壤城。

最了解敌人的人必然是敌人自己,所以高延寿、高惠真的计策绝对是诛心之计,句句切中要害。

对于此计,大臣们纷纷说好,因为此时的张亮大军已经拿下了卑沙城,太宗可以将张亮大军召来,与太宗这边的将士们一起合力攻打乌骨城,然后渡过鸭绿江,直取平壤。

太宗皇帝也觉得不错,但长孙无忌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。

他认为建安城和新城仍然有十万敌军,倘若唐军进攻乌骨城,后方军队恐怕会被高句丽大军捅屁股。而现在还是皇帝亲征,不可以冒这个险。

万全之策是还是“先破安市,取建安,然后长驱而进。”

在长孙无忌的劝说下,太宗皇帝最终还是还是打消了攻打乌骨城,直取平壤的这个念头,选择听从长孙无忌的万全之策。】

太宗皇帝眉头一皱,如此瞻前顾后……

【关于这一计策,有人曾经道,太宗皇帝放弃这一计策的决定,便彻底失去了胜利的果实。

后来,太宗回朝之后,与李靖曾经谈论过此事,他问道,吾以天下之众困于小夷,何也?

李靖道,此道宗所解。

太宗皇帝便又问李道宗,于是李道宗陈述了当时提出的乘虚直取平壤的计划。

太宗听完之后,内心怅然,他说,当时匆匆,吾不记得也……

当时太宗久攻不下,内心也焦虑,他很快就将乘虚直取平壤的计划忘却了。

胡三省曾经说过,太宗之定天下,多以出奇而取,独辽东之役,欲以万全制敌,所以无功。

其实说到底,当时的太宗到底和年轻时候的秦王不太一样了,他变得保守了。

此一战,若是发生在天策上将秦王时期,李世民估计就莽上去了,直接带着将士们将东北三省杀个对穿,但……

总之,太宗皇帝不敢悬师深入的深层原因无非是担心国内的复杂形势,唯恐辽东战败,出现隋殇之祸,所以他更想要稳一点,再稳一点。

其次,此次御驾亲征反而成为了掣肘。

太宗是真的不能赌啊,不能冒险啊,皇太子还不成熟,无法扛起大唐,所以太宗容不得半点闪失,他若是死了,大唐直接大爆炸。

别看什么唐协军,什么附属国,到时候他们会不会趁着大唐动荡时群起而攻之都未可知。】

第149章

太宗沉默良久,心情非常复杂,竟是他为了求稳而错过了战机吗?

杜如晦躬身拱手道:“陛下,在其位,承其职,您如今已经不是只需要往前莽、往前冲的秦王,比起一位猛将,您更是一位明君。”

房玄龄也道:“陛下,这世间猛将常有,但明君难得,你虽然作为猛将,或许错失了战机,但您身为君王。谨慎多思却是你必须做的。”

魏征皱紧眉头,“往日已不重要,陛下,您该看今朝。”

这样的道理,太宗又如何不知晓,只是他如今才刚刚坐上皇位,想法和心思都还未从天策上将秦王身上转变,却迎面得知他将来会因为犹豫、保守错过战机,这对他来说,委实有些不能接受。

太宗微不可见地点点头,“朕知晓的。”

尉迟敬德想的比较简单,“什么战机不战机的,依咱看,都是还未发生的,现在天幕提前告诉我们了,咱这次大杀四方是板上钉钉的,还有什么可以惆怅的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