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432(2 / 2)

“必不令含光失望。”荀悦得意一笑。

“先前有人赠我一支好羊蹄,一直吊在厨中未用,今日就使膳夫细庖去骨,以盘盛来。我再让人将镬釜搬到屋中,以今日厨中所做腊鱼羹盛满,下设一小炉。我们自煮自食,岂不自在?文若、含光,太学中膳夫所作这腊鱼羹,滋味鲜香,非同一般,你们一定要品鉴品鉴!”

这就是东汉版粥底火锅啊!

荀柔为大兄创意点赞。

荀悦又命人送来澄酿与柑橘。

“酒乃自家酿的,柑橘则藏于太学冰窖里,听说,含光现在不能饮酒?就尝些柑橘吧。”

这顿火锅吃得宾主尽欢,但饭毕时候也晚了。

太学在城外,虽说尚书令和太尉都能叫开城门,但这一路漆黑,马车未必安全。

荀悦便问二人是否留宿,荀彧还在犹豫,荀柔已一口答应,又来劝说。

“明日一定早起,必不耽误兄长应卯!”他信誓旦旦保证。

荀彧……还能说什么,只能点头。

从未迟到的荀令君,居然迟到,并自罚一金的事,实在让朝廷上下震撼了五天。

五天后,新岁朝贺,朝廷再颁新政,重定武官与名爵等级。

顿时上下哗然。

第295章 官制爵制

新定武官十六等。

众人概以食秩见官大小,故昭告中将武职各等食秩标明,于是,很快有人发现,地方各级都尉俸禄与同级主政的太守、县令相当。

纵使第一等卫国大将军,明明确确比三公低一头,又由太尉以东征袁绍之功,兼领,还是让大家敏感起来。

文官二十七等,武官则十六等,虽食秩各有相当,但升迁评定,功绩算法都不相同,是否意味着,日后文、武不能转换,必须从一而终?

“众人以为如何?”荀柔坐在榻上,披一件银灰色毛绒绒兔裘,抱着铜炉,斜倚漆画几案。

新年朝贺与祭祀礼仪繁琐,他一口气熬到十五,躺了两天缓过来,就请来荀彧与荀攸,询问改制令后朝堂舆情。

不过,当然的,既已经颁行,无论朝堂议论如何,他都不会更改。

文、武分制,在如今前所未有,在后世却是理所当然。

此时的名门子弟,习惯于左右横跳,袁绍既作过御史又做过司隶校尉,曹操既做过议郎,又当骑都尉,甚至孔文举这样的,都作过虎贲中郎将。

理由也很明白和平年代自然是文官御史,说话声响,战乱时期,到底还是当武将拳头硬,主打一个,好处全要。

当然,要都如曹老板,提笔能赋,挥剑决浮云,他的新政也实行不成。

可世上哪有那么多文武全才。

袁绍的武略只是花架子,这都算好的,更多如孔融,堂堂一郡太守,被大字不识几个的黄巾军帅管亥当狗撵。

这么些人,靠着名姓祖荫,空降二千石武官,让浴血沙场的将士情何以堪?

“尚书台诸曹俱称赞此策,以为文武分班,可以革除光武以来,士族豪强兴起之弊。”荀彧含笑道。

荀柔莞尔,“于此辈,不过利之所在。”

几次站队清洗,尚书台这些地方,充陈的是新血,是在查举制下,论资排辈无法出头的年轻人、寒门子、西北边地的子弟,他们是种种新政的受益者与支持者。

而过去,盘踞中枢的中原豪门,闾里纨绔,视官职如自己囊中之物,甚至挑肥拣瘦,早让他们看得眼热,自然大加讨伐。

至于他们,虽然走到入仕这一步,选择仍旧不多,文武分制,并未影响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