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8章 心心相印(1 / 2)

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4599 字 3个月前

在这两方使者抵达荆州之前,回朝吃席的崔谦已经先一步返回了荆州,并且直赴石城,提前向李泰汇报一下此番回朝所见人事变化。

「今上性情大异先帝,志高气盛,恐怕不是社稷之福啊!」

在讲完一些人事变故的细节之后,崔谦旋即便说出了此行回朝最大的感受,讲到这里的时候,神情也颇有忧虑。

对于一个正常的政权而言,一个年富力强且志向远大的君主可谓是社稷之福。但西魏本身就是霸府执政,如果皇帝不满足于其傀儡地位和处境,那麽必然就会试图挑战霸府秩序,造成上层政治结构的动荡,继而引发严重的内耗。

听到崔谦对当今皇帝的评价后,李泰也不由得叹息一声。

当今皇帝元钦的人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,那就是要麽在筹划怎麽搞老丈人丶要麽在搞老丈人。所谓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,到最后终于作的超出了宇文泰的忍耐极限丶动手把这个女婿搞死了。

在将当下国中的情况交代一番后,崔谦又望着李泰发问道:「对于朝议柱国一事,总管欲为何计?」

李泰听到这个问题后,先是笑语道:「竟然将我列作柱国之选,看来时流诸众对我很是器重啊!」

「不错,尤其是许多关东亲友都对此持意甚热,他们久远枢机,不谙时势,故而希望伯山你能勇居荣位。」

崔谦闻言后便也回答说道,对于这些关东亲友旧识的想法看得很透彻,他们推举李泰的同时也是希望能够藉此成盟为党,成为一股能够左右朝情局势的政治势力。

不过李泰这里恰好抓到了武陵王之子萧圆正,若能以此作为筹码同蜀中谈判的话,倒是可以运作出一个比较体面的收场。

但是由于蜀人的过度警惕,使得宇文泰的试探直接踢在了铁板上,顺便又给他的布置带来了这麽严重的影响,这也实在让他有点始料未及。

去年八月李迁哲奉命再往蜀中巴西与蜀人进行商贸,面对白糖的巨利,那些巴西蜀人也都给以热情的回应,答应了李泰所开出的各种条件,派遣质子来到荆州,并且集聚人力物力于其边地建造了一座用于交易物货的小城。

过去这大半年时间里,李迁哲一直坐镇彼境推动交易,从蜀中换来了三万多匹蜀锦。虽然较之李泰所要求的十万匹还有极大的差距,但这也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成绩。

眼下整个江汉之间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等待李泰去开拓,而他名义上又是大行台一路栽培提拔的心腹,不抓紧机会搞开拓而是转回头去玩内斗,那才是真正的拎不清。

讲到这里,李泰是真的有几分气愤了。本来整个西魏内部一群混天撩日的挂壁仔,只有老子专心在为社团跨栏,你们不帮我不止,还拿这种破事来扰我道心,真是岂有此理!无论当不当这个柱国,我也已经是这个政权的顶梁柱了啊,真是为你们操碎了心!

当然实际的回覆肯定不能这麽直接,除非李泰想体验一下混合双打。这个问题他无论怎麽回应都不合适,索性直接避而不见。

就算再向宇文泰表忠卖萌也是欠妥,毕竟时流已经认可他已经初步具有跟大行台掰掰腕子的潜质了,起码年龄和颜值这一块是绝对拿捏,姿态若仍太过谦卑,反而显得造作可疑。

西魏国中八大柱国,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,但除了大行台宇文泰之外,其他人在荣升柱国之后基本上都离开了一线指挥岗位,不再掌握实权。

但事情热度虽然被压下来了,可问题总是要解决。如果不是武陵王萧纪也担心跟西魏结了死仇,会源源不断受到来自汉中方面的骚扰进攻,王悦一众将士们也未必就能坚守至今,可能早就被蜀兵或杀或俘了。

所以李泰对此是真的不动心,甚至还有点厌烦,皱眉沉声对崔谦说道:「长史归镇代我招待朝使丶府使,礼待之后送回,不必再使南来。即便相见,我亦无言以对。朝中诸众纵不读史,难道也不见事?东魏灭亡,南梁崩乱,以此诸事为鉴,难道还不足让朝中诸君有所警醒?

此番李泰如果升任柱国,对他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继续执掌荆州总管府,然后再凭着出身陇西李氏的这一优势串结许多国中关东世族成员,让他们在朝中作为自己的发言人。而这些内外以他为首的人事,凭着他同样担任柱国的势位,已经可以说是脱离了中外府的掌控而另成一极。

如今国中最大的矛盾明显就是皇帝和权臣,双方之间的实力对比是非常不平衡的,如果李泰为了出头而接受皇帝的拉拢,那就要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竞争中去以维持二者对峙的平衡。这要皇帝分分钟被搞定,换了新皇帝上台,他尴尬不尴尬?

崔谦所言那些踊跃支持李泰升任柱国的关东世族们,必然也是抱有着类似的想法,想要达成这样的局面,在以镇兵为主体的中外府之外再创建一个由关东世族所主导的军府。

今我临江蓄势,为国拓疆,为的是壮我国势丶扬我国威,难道是为的壮大私己威福?镇边者慷慨用命丶不辞辛劳,立朝者却勾心斗角丶滋乱挑衅,如今更将邪事扰我,这难道不是寒凉志士热血!」

如今由于西魏的入侵,使得蜀中各地都戒备森严,一些参与贸易的巴西豪族们也不敢在这风头浪尖与李迁哲多作往来,贸易直接停滞下来不说,就连存储在那里的蜀锦和其他的时货也运送不出来,变得不再安全。

一万多匹蜀锦加上其他的时货,哪怕对如今的李泰而言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货,自然不舍得就此放弃。可是想要成功运出来,就必须化解双方这种剑拔弩张的态度。

想必这也是皇帝元钦特意将这一话题引到李泰身上来的主要原因,就如同当年孝武帝扶植贺拔氏兄弟来抗衡高欢一样。这麽一想,历史当真是从一个循环走向下一个循环,果然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。

中外府对于此事并没有加以宣扬,甚至还在刻意隐瞒着,毕竟实在是太尴尬了。去年东征还没有缓过劲来,这边蜀中稍作推进便直接陷入重重包围中,可谓是流年不利。再跟荆州总管府这边相比,怪不得关中时流会有种要搞新字头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