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文中的方言。
我看到有朋友说,上海话中的「你们」,不应该是「侬们」。
是的。
完全没有错。
原文中,我一开始写的时候写的是「」,后来又改成了「侬们」。
因为前辈们告诉我,网文不应该要有太高的阅读门槛。
我写「侬们」,不正宗,但保留了上海话的特质,不会上海话的人,也能明白意思。
但我写,就会造成读者的疑惑。
又要多花文字解释,或者后面加括号,再把它翻译一遍,大家看的时候就又要多花钱。
我知道一直有读者反应,文章中的解释性文字太多了,但其实我也完全不想这样。
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阅读门槛的问题。
艺术类有些知识,是大家知道的,比如毕卡索,有些是大家不知道的,比如德库宁。
对美国人来说,也许德库宁比毕卡索更加的重要。
可我上来就写给德库宁,或者汉密尔顿,读者知道我说的是谁麽?至少不是所有人。
难道我还要要求读者一边看小说,一边查资料麽?
别逗了。
我算老几,大家是放松来的,又不是上课来的。
我只能尽可能的照顾所有的读者。
再比如那些文中的(注)。
(注)我分为两点。
一是文中的注,我会注意,把这些文字删除和不删,大家花的钱是一样的。
二是即使这样。
不加说明也不影响大家阅读的注,我一般都会放在结尾作者的话中。
虽然最多也只有一分钱的差别,但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