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仙术(1 / 2)

《酉阳杂俎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离奇的故事:</p>

唐德宗建中(公元780年~783年)末年,有书生名何讽,在长安买得黄纸古书一卷。夜读时,在书卷中得一发卷,长四寸左右,呈环状,无端头。何讽不知为何物,于是将其裂开。随后,奇怪的事发生:断处不停滴水,达一升多。</p>

何讽怪而烧之,闻到头发的气味,化作白气一股。</p>

后来,何讽在一个夜宴上将此事告诉某道士,后者听后大为扼腕:“你真是天生俗骨!白白丧失了羽化成仙的机会,但命运如此,奈何?”</p>

何讽不解。</p>

道士说:“我道门《仙经》中有记载,蠹鱼(即书虫)连续三次吃掉书页中的‘神仙’二字,则化为你先前看到的发状物,名为‘脉望’。入夜后,拿那发卷映照星辰,则仙人降临,向其求丹药,就着从发卷中滴落的水服下,即可羽化飞仙。这个机会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,却被你白白地浪费掉了。”</p>

何讽再也没心思参加什么夜宴了,折回住处,取出古书翻阅,发现书页间确实有三处字迹被书虫啃掉。按前后文的意思进行推测,三处皆“神仙”二字。</p>

可以想象,当时何讽有多悔恨。他坐在书房里,对着那卷泛黄的古书发呆,直至天亮:“建中末,书生何讽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,读之,卷中得发卷,规四寸,如环无端,何因绝之,断处两头滴水升余,烧之作发气。讽尝言于道者,吁曰:‘君固俗骨,遇此不能羽化,命也。据《仙经》曰:蠹鱼三食神仙字,则化为此物,名曰脉望。夜以规映当天中星,星使立降,可求还丹。取此水和而服之,即时换骨上宾。’因取古书阅之,数处蠹漏,寻义读之,皆神仙字,讽方叹服。”</p>

这是一个凡人因不博识而错失成仙机会的故事。</p>

神仙神仙,神与仙是不同的。神,是先天自然就有的;而仙,是人修炼而成的。具体地说,仙又分为仙人和真人,两者也是不同的。所谓仙人,以长生不老为追求目标;而真人,则更注重精神的永恒和不灭。</p>

关于成仙的方式,何讽后来自然了解了一二。但邂逅“脉望”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,所以更多的时候,除了修炼,唐人关注的是与仙家有关的食物。前面的故事中,已经提到了灵芝。</p>

代宗年间(公元762年~779年),有人在庐江县山中发现紫灵芝,高达一丈五尺。还有一种萤火芝,又叫夜光芝。一株上结九朵,坠地如七寸镜,产于句曲山(即今天的道教名山江苏茅山)和良常山(茅山附近)。“其叶似草,实大如豆,紫花,夜视有光。食一枚,心中一孔明。食至七,心七窍洞彻,可以夜书。”</p>

在神奇的句曲山,另产五种灵芝,据说吃后可直接成为仙界官员:第一种名龙仙,食之为太极仙;第二种名参成,食之为太极大夫;第三种名燕胎,食之为正一郎中;第四种名夜光洞鼻,食之为太清左御史;第五种名料玉,食之为三官真御史。</p>

此外,还有一些隐秘的仙家草药,在《酉阳杂俎》“玉格”一门中被提到:“钟山白胶、阆风石脑、黑河蔡瑚、太微紫麻、太极井泉、夜津日草、青津碧荻、圆丘紫柰、白水灵蛤、八天赤薤、高丘余粮、沧浪青钱、三十六芝、龙胎醴、九鼎鱼、火枣交梨、凤林鸣醅、中央紫蜜、崩岳电柳、玄郭绮葱、夜牛伏骨、神吾黄藻、炎山夜日、玄霜绛雪、环刚树子、赤树白子、徊水玉精、白琅霜、紫酱、月醴、虹丹、鸿丹。”</p>

里面的绝大多数,后人都是不懂的。</p>

此外,还指出,如果世间人具有以下体貌特征即为仙相:白痣见于腹部、伏骨见于阴部、眼球中有绿筋、鼻上有黑中带红的山形鼓起……据说,这样的人,可不学道术,更不用吃什么灵芝一类的东西,到时候能自动成仙。</p>

说到底,追求成仙的本质是对生命易逝、光阴难再的不满和悲伤。因为成仙就意味着永生。凡人虽难以成仙,却不妨在某种情境下撞见仙人,或漫游仙境。</p>

先看一个迎面撞上仙的故事:</p>

山东有县名高唐,县内有山名鸣石,山岩高百余仞,如果拿东西轻轻敲击,会听到清越的回声。西晋太康年间(公元280年~289年),隐士田宣居岩下,常拍石自乐。每到这时,就会看到岩上站有一人,身着宽大的白衣,于石上徘徊,天快亮时,才消失不见。</p>

一傍晚,田宣叫来一个农夫,令他拍击岩石,自己则顺着岩石上坠下的青藤爬了上去。不一会儿,白衣人又出现了,田宣上前抓住对方的衣服。那人转过头来,古容古颜,自称叫王中伦,是卫国人。周宣王时代(公元前800年前后),入少室山即嵩山学道,每次经过鸣石山,因喜欢岩石的响声,故时常驻步倾听。田宣听后忙拜倒,向周朝人求养生术,后者给了他一块如玉的石子,然后飞步而去,“初则凌空,百余步犹见,渐渐烟雾障之”。</p>

望着凌空飞步而去的背影,田宣似有所失。</p>

他又看了看手里的小石子,不知有什么用。直到一次无聊,将石子含在嘴里,竟百日感觉不到饥饿。</p>

白石清流,绿野仙踪。从周朝到西晋,隔着一千多年的时光;从山东高唐到河南少室山,相隔近千里,仙人王中伦凌空微步,神奇地来到田宣面前。关于岩上飞仙的例子,还有一则记载:“荆州利水间,有二石若宫阙,名曰韶石。晋永和中,有飞仙衣冠如雪,各栖一石。寻日而去,人咸见之。”</p>

如果说在人间撞上仙是一种幸运,那么凡人在某种情景下幻游仙境则包含着更多的秘密。这个游仙境的人叫做赵业,生活在唐德宗贞元年间。明经出身的他,担任巴州清化县县令。不过,游仙境前,他先下了回阴曹地府。</p>

明经是科举考试的一种,主要考人对古代儒家典籍的掌握情况。以明经及第的,往往自视颇高。主人公赵业就是这样。心里想:自己满腹才学,最后却被任命为偏僻的县令,越想越有意见,最后竟病倒。时间久了,习惯了幽暗,便害怕窗外的光亮了;又似辟谷,一个来月不吃东西。直到有一天,暗室内有声如雷,现一红球,旋转至眼前。赵业感到恍惚,觉得有个红衣平帽的人拉他而去。</p>

赵业随那人过山崖,经流水,穿金桥,进一城,入府曹,里面有很多人,其中一个是早已死去的妹婿贾某,上来就跟自己争论有关杀牛的事。赵业觉得事情有些蹊跷。仓皇中,跑到了旁边的一个小屋。没过多久,又被那红衣人带进一个庭院,再次看到贾某……随后,有戴紫霞冠的人大声呵喝道:“赵业!为什么要偷别人的头巾?又在滑州藏了橡子三升?”</p>

赵业想:很多账都在清算,自己也就有可能来到了冥界。</p>

他的判断是不错的。不过,他来的是道家世界里的阴府。这里就有一个疑问:在道教里,阴府有两处:一是酆都;二是泰山。</p>

关于泰山为阴府,很多人并不熟悉。</p>

看《酉阳杂俎》里的记载:“天翁姓张,名坚,字刺渴,渔阳人。少不羁,无所拘忌。常张罗得一白雀,爱而养之,梦刘天翁责怒,每欲杀之,白雀辄以报坚,坚设诸方待之,终莫能害。天翁遂下观之,坚盛设宾主,乃窃骑天翁车,乘白龙,振策登天,天翁乘余龙追之,不及。坚既到玄宫,易百官,杜塞北门,封白雀为上卿侯,改白雀之胤不产于下土。刘翁失治,徘徊五岳作灾,坚患之,以刘翁为泰山太守,主生死之籍。”</p>

玉皇大帝是道家谱系里的神仙。这个称谓是北宋徽宗时代才有的。在此之前的唐朝,管玉帝叫“天帝”或“天翁”。在这里,开篇就说到天翁即玉皇大帝叫张坚。张坚是怎么成为玉帝的呢?</p>

有一天,凡人张坚捉到一只白雀,非常地喜欢,但梦到玉帝刘天翁的斥责,并扬言要杀死张坚(这是为什么呢?他跟白雀什么关系)。但白雀每每报信给张坚。却说这张坚不但聪颖不羁,而且野心还很庞大:他想取玉帝而代之!怎么办?他设计把刘姓玉帝骗到人间,设盛宴招待,然后趁机“骑天翁车,乘白龙”,直奔天宫而去。</p>

刘姓玉帝大惊失色,急忙乘剩下的几条龙追赶,但终于没有追上。就这样,张坚先一步到了天宫,更换了百官,成为了新玉帝。至于姓刘的那位有多沮丧就可想而知了,每日徘徊于三山五岳,时不时地弄些天灾发泄。新玉帝张坚深以为患,便进行安抚,封其为泰山太守,掌管人间生死命数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