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,李青上朝。
不止是他,不常上朝的石亨也来了。
大殿之上,李青掰开揉碎阐述利害,又表示可以只出兵,不打仗;极大程度上堵住了不少人的嘴。
石亨、于谦没的说,自然是站队李青,李贤在听到不打仗之语后,压力顿减,也站李青一边。
文官集团难受,但并非不能接受,毕竟……又不打仗。
军功是实实在在的,他们无法昧着良心说瞎话,但去草原接人可算不得军功,可转还的余地极大。
当然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明无法置之不理,他们也不傻,真要是不管不顾,让草原统一了,那大明边关将永无宁日。
到了那时,不管他们愿不愿意,武将起势都再无法遏制。
敌人犯边,总不能不让军队出击吧?
综合考虑,如今这种做法,对他们的损失最小。
这一次,没有再激烈争论,几乎没有怎么商讨,就彻底定了下来。
朱见深也头一次,觉得下面这些人,似乎没那么讨厌了。
…
御书房。
朱见深是乐嗨了,这次总算能名正言顺的培养自己势力了,至少开了这个口子,就有了运作空间。
石亨老了,石彪也不年轻了,且二人都是先帝的功臣,朱见深无论出于哪种心思,都不想培养二人。
他要培养的是年轻一代,忠于自己的年轻将领。
至此,朱见深总算是打响了收拢权力的第一战。
但很快,他就又陷入了纠结。
培养谁呢?
军中关系盘根错节,复杂程度比之朝堂不遑多让,有多少人沾亲带故,又有多少人有能力,值得培养……实在有待商榷。
查,也能查出来,但耗费的时间太久了,现实情况根本不支持。
朱见深也怕拖久了,后面再想做,群臣又会以其他理由推诿拒绝,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,他不想就这么错过。
有什么人,是可以绝对信任,并且一心忠于朕呢……朱见深陷入沉思。
突然,朱见深眼睛一亮:“有了。”
他老丈人,吴俊!
这人肯定会忠于他,因为吴俊是国丈,不出意外的话,以后的太子就是吴俊大外孙,这种关系最值得信任,不然古往今来,联姻也不会这么有市场。
当然,防止外戚做大也很有必要。
但朱见深并不觉得有什么,因为他还年轻,且也足够自信,在自己成长起来后,有能力驾驭,甚至寻找平替。
当务之急,是先掌权!
没有实权在手,朱见深心里总不踏实,何况金陵还有个太上皇。
老爹的存在,让他危机感愈发浓郁。
朱见深吁了口气,自语道:“属于皇帝的权力,朕早晚要一点点拿回来,这天下……是朕的天下!”
“来人……!”
~
次日,吴俊领将军印,全面负责后续接引草原部落的消息,不胫而走。
一时间,群臣哗然,反对声无数。
有眼红的,也有真心怕外戚做大的,总之,反对者不胜凡举,言官更是找存在感,直接开喷。
称皇帝假公济私,让一个小小的前指挥使,来做这样的大事,实在儿戏。
内阁、六部,甚至连于谦在内,都不赞成朱见深的做法。
吴俊在没成为国丈之前,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,在很多人的认知中,他难堪大任,也没资格。
当然,若对象换成他们自己,会作何感想就尚未可知了。
但朱见深却是铁了心,他能信任的人不多,老丈人无疑是个极好的选择。
一群人精自然看得出朱见深的算计,于是乎,也撕下了和善伪装。
就如新婚蜜月刚过完的两口子,开始互相看对方不顺眼。
朱见深是皇帝,他要绝对话语权,这没错!
群臣费尽心力,经营多年,好不容易熬出头了,结果新帝一改元,就开始培养新势力,利益受到威胁的他们自然抵触,这是人之常情。
于是乎,这场维持了半年的君明臣贤关系,彻底撕破了脸。
朱见深也头一次见识到了,这伙人变脸后,是有多么可恶、可恨……
简直……人均李青老贼!
但朱见深并未一莽到底,而是祭出渣男招数:不反对、不拒绝、不接受……
‘小媳妇’一见这架势,哪里能忍?
这不是错付良人嘛?
当初真是瞎了眼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