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33 章 一百三十三(2 / 2)

在座的大多都是李世民潜邸时的心腹,听到李世民提起秦始皇,瞬间秒懂——陛下这是让他们想对策呢,是同意和始皇帝合作,还是不同意,如果合作需要始皇帝那边提供什么好处。

房玄龄等人就着这个问题讨论了起来,殊不知李世民把问题丢给他们后,就去关心别的臣子了。

宋神宗位面

大臣们:麻了,沈括又在上面。

以前也没发现沈括会这么多啊,都是进士出身,凭什么沈括会这么多?若不是不知道后世那句“同九年,汝何秀”,他们真的很想喊一句“同进士,汝何秀”。

题目那么难,沈括是怎么写得那么淡定的?更可怕的是,他们看沈括写的答案都看不懂。

更气人了。

一位年过六十,头发都花白的大臣看着沈括卷子上的阿拉伯数字和字母,感觉眼睛都要花了,转头问身边的同僚,“沈括写的对吗?”

同僚也没比他好到哪里去,闷声回了一句“不知道。”

两人相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羡慕、嫉妒、不甘。

因为他们都知道按照沈括之前的成绩来看,沈括的答案应该是对的。这么多次考试下来,他们

() 早就发现沈括文采略逊一筹,但这些旁门左道他是真的有天赋,数学满分,化学满分。

这次的数学又这么淡定,一点也不像是不会的样子,十有七八能及格。

真真是人比人,气死人。

今天也是柠檬的一天。再看一眼官家满脸热切盯天幕的眼神,更柠檬了。

罢了罢了,散朝后早点回家看书吧。那个什么一元二次方程还没搞明白呢,还有那个什么化学方程式配平……沈括到底怎么学的,为什么他学得那么快那么好,他们却学得那么艰难?

之前朝堂上还有人说这些学问是旁门左道、是小道,但随着苏轼、沈括、王安石等人大放异彩,这些声音渐渐弱了下去,到了后面大家更是默契地不再提起,心照不宣地学起新学。

官家都在学,他们学也不丢人。

再说了,考试得到的那些宝贝,谁看了不眼红、不心动,人之常情罢了。

正想着,就听到有人向官家提议让沈括去太学上课,也不用常去,隔三差五去一次就成。说是如今处处都能用得上新学,朝廷应该广推新学才是。正好太学的学子也在学新学,正好借此告诉天下学子朝廷重视新学芸芸。

站位靠前的几个大臣们闻言嘴角忍不住抽了抽,新学还用推广吗?只要不傻都知道如今新学才是王道,连他们家三岁的小孙儿都知道学好新学就算不能入朝为官,也能找个好出路。

这人打的什么主意简直就是昭然若揭好吧,不过若是能成,他们也乐见其成,沈括去上课,他们也能蹭到好处。

说起来沈括这人真是……一言难尽,他们好意拉拢,他居然拒绝了。

哼,既然如此,就让沈括去太学好了。于是众大臣纷纷出言,添柴加火想促成这件事。

赵顼直接拒绝了,理由是沈括要教他,还说难道太学那些学子比他还重要不成,直接把大臣们干沉默了,连让沈括每个月去一两次的提议都不敢说。

——官家护沈括的态度比当年护王安石还要强硬。

众人失落不已,官家吃肉居然连口汤都不给他们。

当初他们怎么就没有和沈括搞好关系呢,君不见和沈括关系好的苏轼、王安石就从沈括那里借到了书,而且沈括回京后,他们可没少见面。

*

宋高宗位面

燕京,金国

完颜家族的大将们疯狂祈祷大宋那边参加考试的人不及格,一个地图功能就够他们受的了,现在居然还要来一个比地图功能还高级的中级功能,那还得了!

祖宗保佑,千万别让宋人及格。

洪武位面

“想不到咱老朱家还有这么优秀的后代,我看他比那个谁好多了。”进考场后头顶会显示名字,朱元璋一眼就看到了B考场的朱载堉,这名字,一看就是他们朱家人啊!

之前见面他就知道老四那一支的名字是“高瞻祁见佑,厚载翊常由”,这个朱载堉很明显就是老四的七代孙,他的九世孙。

刘邦的九世孙是汉光武帝刘秀,他的九世孙也不算太差,好歹也能上天幕。

见多了朱家不成器的子孙后代,朱元璋现在看到能考数学的朱载堉心情特别好,数学那么难,朝中可有不少自诩聪明人,才华横溢的人被难住了,他的后代能考数学,这不是在说,他的后代比他们强吗?

马皇后看了朱元璋一眼,没忍心提醒他,他引以为傲的后代似乎不太会做,抓耳挠腮好久了。

事到如今她也想通了,儿孙自有儿孙福,儿子总会长大,她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,若总为将来的事发愁,要求他们做这做那,没准反而会适得其反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