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中秋那夜过后,他听闻侍奉的人说,阮窈次日眼睛仍红着,接连几日都神色郁郁,再在宅中见到他,更是转身就回了自己的卧房。
她越是这般行止,裴璋便越感知到当日的事别有内情。
他甚至还曾仔细思虑过,要如何才能叫她不再对自己扯谎。直至察觉到自身心绪的烦扰,他不禁自嘲,自己也会有冥顽不灵的这一日,竟忘了禀性难移的道理。
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,”萧衡嗓音微微沙哑着,“且有过而不改,才谓真过。”
裴璋紧抿着唇,沉默不语。
出紫宸殿时,外面正淅淅沥沥落着小雨,天色蒙蒙晦暗。
他撑着一柄纸伞,沿白玉梯拾阶而下,一路而来的宫灯也早早便被宫人点起。
待行至宫墙转角,裴璋迎面遇上了一位身着玉白色圆领袍的儿郎。
来人乌发如缎,不曾撑伞,许是一路匆忙,发带都来不及仔细束好,脸庞轮廓分明,一双晶亮的眼眸含着黯色,却不损半丝俊俏。
少年认出他,拱手一礼,随即很快便欲离开。
裴璋侧目瞥了他一眼,执着伞柄的修长手指微不可见地动了动,步子继而停下。
“谢公子。”他温声道。
谢应星脚步一顿,似是不曾料到裴璋会与他搭话,只得停下。
“听闻谢公子与汤氏的娘子将要定亲,”他唇畔浮起一丝淡笑,“恭喜了。”
眼前人的面色却陡然一白,眸中急躁再压不住,一刻也不愿再多留,微低着脸匆匆道:“我还有事在身,先行告辞了。”
裴璋盯着他大步而去的身影,眼瞧着地上的泥水溅上了他的袍角和鞋靴。
第32章 故人魂魄不曾来入梦
谢应星想不明白,事情怎的就到了这一步。
自从母亲和父亲严令禁止他再去琅琊郡寻人,他所能去到最远的地方,唯有城郊的马场。
马蹄飞踏的时候,会有扬尘和风穿过他的身体,仿佛一切焦灼也暂且远去,耳畔只剩痛快的呼啸声。
西郊的人素来不多,而汤氏这位年龄最小的娘子,他却见过好些回了。
她总是微红着脸,偷偷瞟他两眼,然后像模像样地也提着马鞭去选马,还会装作不经意地骑着马跟在他身后,不近也不远。
谢应星偶有一次问起,她反倒先恼红了脸嗔他,“这马场这般大,怎的就成我跟着你了,郎君可莫要胡说。”
那日午后,汤妧的马不知何故,骤然发了狂,沿着山路撒蹄狂奔,而后还摆头想要将背上的人甩下去。
他策马追在后面,好不容易才堪堪接住了她的身子,随后二人一同摔在地上,天旋地转地滚了好些圈。
这原算不得大事,他也并未怎么放在心上。
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,他也不会眼睁睁见死不救。虽说男女有别,他为救人而与汤妧有了些肌肤之触,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。
谁料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预想。
三日后,汤氏竟主动请了人,来府上向他父母说媒。
汤氏也算得上望族,门第比起谢氏只高不低,且两人又有这样一桩缘分,女方既毫不扭捏,本该是桩欢喜之事。
可谢应星知晓后,毫不犹豫地大步流星追出去,同那媒人直言道:“在下已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