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伴月海(二)(1 / 2)

剑出鞘 沉筱之 5832 字 2023-08-16

伴月外殿十分宽敞, 内设七根仙柱,分以北斗七宫命名。

最高处的玉台后,立着一扇镂刻着凤鸟翔天的宽阔石屏, 沈宿白来到石屏前, 单刀直入道:

“焦眉山中溯荒出世,诸位想必都知道了, 二十年前的那场溯荒引发的劫难, 诸位想必也有耳闻。此前种种,不必赘言, 单说今日召集诸位前来的目的, 很简单, 当年问山剑尊伏诛后,溯荒一直下落不明, 而今忽然现世,谁不驰惶?为了避免让二十年前的灾劫再现, 仙盟决意与诸位勠力合作, 找到余下溯荒碎片, 随后将之封印。

“沈某知道诸位都是各大玄门精心挑选的佼佼者,诸位既敢身先士卒,仙盟对于诸位自是十万分的信赖, 仙盟眼下就可以把手上的线索如实相告——昨夜, 洄天尊用已有的溯荒碎片卜算,感应到另一枚碎片的位置,它就在东南方向, 距仙盟千里之内。”

沈宿白环视一圈, 缓了缓语气道:“沈某知道这条线索十分宽泛, 然而这已是仙盟所知的全部。自然, 诸位来自各大玄门,或因族中秘辛,或因祖上渊源,能够取得一些别关于溯荒的线索,但,仙盟并不要求诸位把线索坦白相告。实话实说,即便仙盟这么要求了,诸位便会这么做么?谁没有私心,谁不想出头,谁不愿为自家夺下首功?再者,仙盟由各大玄门与散修组成,只不过是一个供众玄门议事的地方,并不凌驾于谁人之上,也没资格多要求诸位太多,是故诸位手上若有别的线索,不妨把线索紧紧握着,只要你能因此找到溯荒,仙盟必当鼎力支持。”

沈宿白这话说得十分直白,毫不避讳玄门间的明争暗斗,正因为直白,在场诸人反倒放下心来。

这时,阿织听到人群中有人笑了一声,她看过去,又是那个楚恪行,他一副傲慢自得的神色,似乎是对找到溯荒十分有把握。

沈宿白接着道:“不过,仙盟也有两点要提醒诸位,其一,溯荒虽然碎了,其中蕴涵的灵力依旧可怖,在焦眉山,区区一只魇兽得了溯荒碎片,险些晋为凶妖,是故诸位今后是否会遇上天妖鬼煞,犹未可知。此行凶险,不可刚愎自用单打独斗,是故仙盟提醒诸位,最好结伴同行。其二,结伴人数可以多,但不可太多,毕竟人太多反而不好办事,因此仙盟认为,结伴人数最好在八人之内,哪怕你们结的十人二十人同行,仙盟最多只提供八人的供给。”

人一多,纷争就多,溯荒碎片就那么一块,谁不想抢来立头功?人少还可以商量着来,人多了,容易变成人跟人斗,多少偏离初衷了,仙盟的顾虑并没有错。

“至于找到溯荒碎片后,诸位能换取什么奖赏,如果沈某告诉诸位‘功盖千秋,名垂仙史’,这都是虚的,不能得利的名,要来有什么用?所以仙盟给诸位奖赏很简单,只有两种,其一,顺利找到溯荒的人,其中半数可以得到洄天尊亲自指点。”

殿中诸人立刻发出一阵惊呼。

修行分境界,越往上越艰难,除了勤加修炼领悟天道,有时候,尊长一句令人茅塞顿开的指点也至关重要,而洄天尊是世间唯一一个玄灵境的仙尊,他的一句话,必能让人一日千里。

“至于余下半数,仙盟会打开‘古神库’,任君挑选。”

这话出,殿中连惊呼都没有了,在场修士面面相觑。

“古神库”是仙盟存放灵物的宝库,然而这里面的灵物,又不单单是灵物,它们或有神性,或有鬼煞凶力,或涉及无法为世间知晓的秘辛,传言二十年前,灵音仙子用来破开青荇山守山剑阵的凤鸣琴,就取自于古神库,是神隐时,春神留给人族的神物。

沈宿白道:“仙盟想要告诉诸位的就这么多,诸位若定好日子,到伴月天告知一声即可,不过,谋定而后动,仙盟劝诸位先行做好准备,不要仓皇起行,诸位还有什么想问的吗?”

殿中修士相议片刻,其中一人道:“敢问聆夜尊,溯荒有什么由来么?”

“关于溯荒的由来,仙盟也知之甚少,翻遍古籍,只找到这么一句话——‘岐山妖祸,溯荒将出,三封三禁,逆天时,以平之’。溯荒的由来与作用,皆是由这句话推断的,它最早出现于岐山,千百年不见踪影,直到二十年前再现,引发妖乱。”

又一人道:“可是据传言,二十年前,溯荒是完整的,眼下如何碎了呢?”

“溯荒为何会碎,仙盟也不知道。二十年前,仙盟与三大世家中有少数人亲眼见过溯荒,那时它的确是完整的。”

“敢问聆夜尊,溯荒的碎片一共有几枚?”

沈宿白想了想:“不确定,不过按照焦眉山碎片的形状,与溯荒本身的大小估算,余下大概还有四枚左右。”

这时,一名修士怯声道:“敢问聆夜尊,如果我等当真找到了溯荒,可否跟仙盟换取别的奖励,譬如……譬如另请一位美人仙尊指点修为什么的。”

沈宿白一听这话,目光瞬间寒了下来。

这修士虽然没指名道姓,但谁没听过仙盟第一美人,灵音仙子白舜音之名。

沈宿白没作声,他身后另一位堂主笑了一声:“只要你想见的那位仙尊也愿意见你,不然你就白换了,如果找到溯荒,要求都可以提,提了就不能改,因此,诸位三思而后行。”

沈宿白冷声问:“还有问题吗?”

等了片刻,无人再发问,他道:“那么今日的誓仙会到此为止,最后告诫诸位,谨慎挑选同行之人,修为高固然重要,却并非最重要的……沈某言尽于此。”

言罢,他一拂袖,与另三位堂主一起,离开了半月外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