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第18章(1 / 2)

这土地里[1950] 喜河山 6827 字 2023-08-16

一场比赛, 最后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这个打稻机上了。

过来围观的众人甚至都来尝试了一下。

胡寡妇和汤婶两个人在旁边指导,她们就是从不会用到会用,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。

也许就是因为她俩都会用, 也给大家增添了很多信心。

镇上的女人们挨个挨个地上去踩踏板。

“这个机器确实好用。”一个女人踩上去以后, 惊讶地发现, 虽然和平时打到不一样,要用上脚上动作, 脚和手都要动, 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。

可是, 有了这个机器,手上动作就轻松了,以前要甩开膀子, 非常用力的打在稻桶上,而现在只需要拿着稻穗,喂进滚筒里, 滚筒上面的铁子就把谷子全部刮下来了。

又快又新奇。

哪怕她们刚上机器,动作不够快, 可大家都不嫌弃,因为人群中很多都是之前见过胡寡妇和汤婶第一次也是这个速度。可是她们现在手脚多么的灵活。

胡寡妇和汤婶也一个劲地说道:“等到后面熟练了,就更快了, 我们起初也是这样。”

“以后家里半大的孩子也可以来打稻谷了。”

劳动力就一下子又多了几个。

人群中立马也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这个东西贵吗?”

这个问题才是大问题, 大家都对这个机器很心动, 可负担不起啊。

李振花道:“这个机器其实和牛一样,不需要每家每户都备一台。”

他们这里很多人家里都养不起牛, 春耕的时候又需要牛, 所以就是几家合伙养一头牛。

“这倒也是。”

大家其实也有点沉默, 没好意思说, 经历了这么久的战争,大多数人都不敢进城了,家里都没有钱,就算是几家也买不起一台吧。

另一边,主任带着城乡交流大会的负责人走在乡间小路上,寻找适合推销的土特产。

其实负责人还带了一份华北地区城乡交流大会的土特产展览图,但实际上用不上,因为雨兰镇地处我国内陆西南部,又是群山之中,和华北地区的情况完全不一样,只能自行挖掘可以用来交易的土特产。

几个人走着走着,正好遇到了下雨,主任一看,立马道:“我们这里有一个专门的晒谷坝,离这儿不远,我们去那儿躲雨。”

一行人跑过去的时候,负责人突然停了下来,她闻到了厚重的鱼腥味,道:“这是什么味道?”

“这应该是他们在晒鱼干。”主任笑道:“这段时间谷子黄登了,养在稻田里面的鱼也肥了,家家户户都把鱼也捉回来,晒成鱼干。”

不止如此,之前镇上的大池塘放水,里面的鱼都分下来了,吃不完的也晒成了鱼干。

“这个就可以!”负责人一拍手:“我还没怎么在外面看到过,这不就是很好的土特产吗?而且也很好运输。”

主任立马笑说:“这是你说可以啊,那我就去跟他们说了。”

几个人这个时候也跑到了晒谷坝里面,隐隐约约的听到里面特别热闹。

“这是有什么活动吗?”负责人一进去,里面围了一大群人。

主任一看就知道是胡寡妇她们的事情,他已经知道机器宣传效果不好,好多人都在看笑话。

负责人继续往前走,乐呵呵的也准备看看热闹。

主任心道不好,道:“他们在看打稻机吧,镇上这种新的机器很少,所以围观的人就比较多。”

主任跟着上去,给对方打一个预防针:“现在来用打稻机的两个人都还不怎么熟练,所以效率不高。”

而这个时候,主任就看到两个镇上的女同志正在踩踏板,一看不太熟练,速度也慢。

这个时候,大家也看到了刚进来的人。

秦兰梅赶紧说道:“我们刚学还不熟练,让胡寡妇她们来,这个机器厉害的很。”

胡寡妇和汤婶两个一上去,立马就不一样了。

主任之前也没有时间过来看,现在也算是惊到了。

“这个还真快。”

“脚上都没有踩了这个,滚筒还在转。”

此刻都不需要胡寡妇和汤婶解释,旁边的乡亲们这个时候反而一人一句道——

“肯定快呀,你看那个滚筒里面都是钢齿。”

“打的也干净,上面真是一粒都没有剩下。”

“踩一下,可以转4次,省力!”

“我们在说,以后干脆大家都买这个,等到谷子黄登了,就集合所有人一起割,一起打,那就不怕天气不好了。”

对方回过头看一下主任,那眼神就好像在说你够谦虚的。

主任也乐呵呵的,心说他也不知道宣传得这么好。

正好大家也都在,主任便把土特产的事情跟众人说了。

“花生可以吗?我家里还有一些花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