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天幕说结束今天的直播,刘彻都顾不上询问中奖的是不是卫青和陈皇后,“??这就没了?”他的火器制造呢?
不是,没有汉史也就算了,怎么连他心心念念的火器制造书籍也没有?
刘彻怀疑天幕在针对他,但他没有证据。
不甘心的刘彻转头找安慰:“仲卿,要怎样才能在天幕的框框中留言呢?”
卫青:“……臣不知。”
好在刘彻也只是问问,没指望卫青能问答上,转而问起中奖的事情,“对了仲卿,中奖的可是你?”
卫青点头,犹豫了一下说:“中奖的人似乎都是天幕提到的书中主角。”
“这个朕知道,”刘彻暗示道,“朕对那个零食大礼包挺好奇的,仲卿收到奖品后可否让朕也开开眼。”
言外之意,他喜欢,能不能把奖品送给他。
卫青当然是立即表示:“臣收到后,会第一时间进献给陛下。”
**
与此同时,大唐
天幕暗下去后,李渊和朝臣们终于有时间去消化天幕所说的内容。
要完全消化天幕所讲的内容,首先要了解史书中都记载了什么。那么问题来了,书只有几本,不够分怎么办?
李世民想了个法子,拿出一套《隋唐五代史》让内侍给他们念给文武百官听,剩下的他一份,李渊一份,宗室一份,三省六部一份。
众人都没异议。
为了相互不影响,看书的在一处,听书的在另一处。
李渊是抱着谴责李世民杀兄屠弟、逼父退位,还生出了李隆基这种不肖子孙的心态翻开《隋唐五代史》。
隋朝部分没必要看,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段历史,跳过。
唐王朝的建立,说的应该是他吧,这个好,从这开始看。
然而刚看没几行,李渊脸色便扭曲起来,后世史书怎么回事,为什么非要追查人的祖先,他不是西凉李暠之后碍着谁了?
嗯,说得挺中肯,看来后世还是很认可他取隋而代之,结束乱世。咦,怎么就没了?他堂堂开国之君就这么几页纸?
李世民占的篇幅都比他多,岂有此理!
李渊憋着气往下看,待看到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时颅内简直要高血压了。
那不就是天幕出现的第二天吗?所以要不是天幕出现,他现在已经是太上皇了是吧?李渊怒吼:“李世民!”
李世民看得比李渊还快,听到李渊怒吼,摸了摸鼻子,赔笑道:“阿耶,史书分析得对,我与大哥之争不仅仅是储位之争,更是新旧官僚、勋贵宗亲之争,是避无可避的矛盾。
就算没有玄武门之变,将来也会有别的政变。”
李渊气得冷笑:“难不成你杀兄屠弟、逼父退位还有理了?”
“阿耶,书上说今年有霜旱之灾,还有突厥侵扰。我们暂且将这事放一放,先处理国家大事如何?”
李渊冷哼了一声,重新坐下,算是默认了。
贞观初年,连续四年的蝗灾,还有突厥侵扰,李渊看得眉心直跳,他能做到世民为了安抚百姓生吞蝗虫的地步吗?
能在数年灾情的情况下平东突厥吗?
李渊长叹一声,史书对世民评价如此之高,天灾降临时,朝臣和百姓会不会拿他和世民比?
倘若他在位期间对灾情的处理没有达到史书上的记载,朝臣和百姓会不会想换一个皇帝?
李渊顿时心乱如麻,将手中的《隋唐五代史》放下,还是看《威凤赋》换换心情吧。
李世民看到史书对自己的评价,“益多损少,古人不怨;功大过微,故业不堕[4]。”嗯,还算中肯。
既然未来的他能说出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[5]。”
那提前得知未来的他定能做得更好,他要超越历史上的“唐太宗”。
激情满满的李世民接着往下读,让后被哽住了,唐高宗竟然是他和观音婢的第三子。
承乾因为他过于喜爱青雀,唯恐他会废立太子,遂密谋杀害青雀,被他废了,同时青雀也被斥责,最后只能立李治为太子。
李治干得还不错,像他!但这武则天是怎么回事,怎么是两朝?
带着疑惑不解,李世民接着往下看,越看越心哽,很快就到了难以呼吸的地步,他连忙从袖子里掏出太医配的保心丸吃一颗。
李世民看着桌案上的书,脸色十分难看,他的大唐被女人半路窃走了。李唐的子孙干什么吃的,被女人把持朝政也就算了,连国号都被改了!
不对,天幕说唐朝国祚将近三百年,而且大唐被窃国时安史之乱还没发生。
所以后代子孙肯定将唐朝从那个女人手里拿回来了,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,捧起书继续看。
这一看一直看到了安史之乱,前面的盛唐有多振奋人心,后面的安史之乱就有多糟心。
李世民终究没挺住,气血倒流直接气晕了过去。
“殿下!”
……
秦始皇正在看《威凤赋》,越看越觉得李世民就是他想要的继承人,虽然上一本小说的汉武帝更像他,但大秦更需要一位文能治世,武能定国的继承人。
扶苏……还是太软弱了些,怎样才能把扶苏培养成李世民那样呢?
李世民十六岁勤王,一战成名。十八岁起兵,收复山河,二十四岁便战功累累,封无可封,二十九岁登上帝位。
不如,把扶苏派去打匈奴吧?虽然晚了点,但应该还来得及。